防守兵种的合理布置是基地防御的核心策略。近战兵种如刀锋、猎鹰和狂暴者应作为前线屏障,利用高生命值吸引火力,保护后方脆弱的远程单位。远程兵种如射手、火箭兵和狙击手需保持安全距离,确保持续输出。特殊兵种中的医疗兵和工程师则需居中调度,前者负责治疗维持战线,后者强化防御设施。兵种搭配需考虑攻防平衡,避免单一兵种被针对性克制。
防御工事的层次感对防守效果至关重要。炮塔和哨所应围绕基地关键路径分布,形成交叉火力网;障碍物如沙袋墙需用于延缓敌人推进速度,为防御塔争取输出时间。建筑布局建议采用集中式与分散式结合,资源建筑紧凑放置便于保护,兵营和工厂则靠近防线但保持安全距离。地形利用是防守的关键因素,狭窄通道和高地视野能大幅提升防御效率。
轻步兵专精侦察和速度适合快速补防,重步兵专精抗击打能力可巩固防线,机械化单位专精火力和护甲适合应对高强度进攻。专精升级需优先强化主力防守兵种的关键属性,但需保留部分资源用于应对突发战术变化。技能升级顺序应优先选择群体治疗、范围伤害等能直接影响战局的技能。
需根据敌方进攻模式实时调换防守编队顺序,通过巡逻和侦查预判攻击重点。防御中心应保持四支编队的灵活配置,针对不同进攻类型切换对应阵容。资源管理方面,防守期间需确保医疗物资和维修资源的充足储备,避免因补给中断导致防线崩溃。联盟协同防守时,需明确各成员防守区域和责任分工。
基地耐久值归零会导致随机迁移,因此需预留高级迁城道具作为应急方案。士兵受伤后应及时治疗,利用医疗帐篷缩短恢复时间。资源保护方面,仓库保护技能能有效减少被掠夺损失,但需注意不要囤积超过保护上限的资源。防守记录分析能帮助改进布防策略,重点关注被突破的防线环节和兵种克制关系。
农夫职业可依靠生产优势维持持久防御,斗士职业则应侧重进攻型防守配置。科技研发应优先选择提升防御塔伤害、士兵生命值等直接影响防守能力的项目。赛季更替时需重新评估主流进攻阵容,相应调整防守兵种搭配比例。最终目标是建立能应对多种进攻模式的立体防御体系,而非追求完美无缺的固定阵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