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营作为部队的核心阵地,其战术定位并非必须参与直接战斗。大营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稳定的后方支援和资源调度,而非冲锋陷阵。理解这一点需要从部队结构入手,每支部队由大营、中军、前锋三个位置组成,其中大营位的武将主要负责提供战法效果和属性加成,而非直接输出伤害。大营位的武将若选择辅助型或谋略型角色,其作用更多体现在全局战略层面而非单场战斗的胜负。
大营不战斗的情况通常与武将配置和战法选择密切相关。若大营位武将携带的战法以恢复、增益或控制类为主,例如大赏三军、神兵天降等,这些战法会在战斗准备阶段或回合开始时生效,不需要武将主动发起攻击。部分武将的固有战法如刘备的皇裔流离、张机的重整旗鼓等,都属于被动触发型效果,这类配置下大营位武将自然不会有直接战斗行为。部队的站位设计也会影响大营的参与度,当前锋和中军具备足够保护能力时,大营可以完全专注于战略职能。
从资源分配角度分析,让大营避免直接战斗是保存实力的有效手段。大营位武将往往承担着重要的指挥职能,其兵力损耗会影响整支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。通过合理搭配中军和前锋的输出与控制能力,可以使大营位武将始终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。游戏中的战斗计算机制决定了只要大营位有武将存在且兵力不为零,部队就不会溃败,这种设定为大营采取非战斗姿态提供了系统支持。
地形因素对大营的战斗参与度也有显著影响。当部队位于要塞或城池等防御工事内时,建筑自带的耐久度会吸收大量伤害,这使得大营位武将更倾向于采取防守态势。在野外作战时,选择山地、森林等易守难攻的地形驻扎,同样能降低大营位遭受攻击的概率。游戏中的地形加成系统会为特定位置的部队提供防御优势,这为大营避免直接战斗创造了客观条件。
从战术层面来看,高等级玩家常通过卡免等技巧来保护大营。这种方法通过精确计算行军时间和地块占领顺序,使大营始终处于受保护状态。在同盟大规模作战时,大营往往作为指挥中枢存在,其价值体现在全局战略调度而非局部战斗。这种玩法需要玩家对游戏机制有深刻理解,包括部队移动规则、领地连接机制等系统设定。
大营不战斗并非绝对原则,而是根据战局需要做出的策略选择。当大营位配置输出型武将时,其仍然可以发挥强大的攻击作用。游戏设计的精妙之处在于提供了多种可能性,允许玩家根据武将特性、战法组合和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战术。